世界無車日
1998年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huán)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里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1998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愿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盁o車日”這天,參與活動的城市將主要通過限制機動車進入城區(qū),設立步行區(qū)、自行車專用區(qū)和舉行其他相關活動來增強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并鼓勵人們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工具,以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設立宗旨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無車日”最早是由法國發(fā)起的,其宗旨是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了解汽車對城市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鼓勵人們在市區(qū)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或步行。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就在1998年9月22日自愿發(fā)起在當天棄用私家車,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市內無車日”。后來,法國首創(chuàng)的無車日在2000年2月被歐盟納入環(huán)保政策框架內,9月22日亦因而成為“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
此后,這一活動迅速擴展到全球。
如今,保護環(huán)境、倡導綠色出行、發(fā)展節(jié)能型和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不少國際政要和社會名流也紛紛在不同場合中身體力行倡導環(huán)保出行方式。不妨讓我們放松心情,少開一天車,騎車慢行,感受生活。
發(fā)展歷史
當許多歐洲城市面臨著由于汽車造成的空氣和噪聲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時,1998年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huán)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里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1998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愿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無車日”這天,參與活動的城市將主要通過限制機動車進入城區(qū),設立步行區(qū)、自行車專用區(qū)和舉行其他相關活動來增強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并鼓勵人們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工具,以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2000年2月,歐盟委員會及歐盟的9個成員國確定9月22日為“無車日”。1999年9月22日,法國、意大利、瑞士等國的150多座城市參加了“無車日”活動。2000年2月,歐盟委員會及歐盟的9個成員國確定9月22日為“歐洲無車日”。
旨在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減少城市交通壓力和改變城市交通觀念的環(huán);顒。
為了鼓勵更多市民乘坐公共客運交通車輛,減少交通對城市空氣的污染,中國將嘗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無車日”。2001年,成都成為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二個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2002年,臺北也將無車日選在了9月22日。
2001年9月22日,希臘和葡萄牙同歐盟大多數成員國一起,舉辦了都市“無車日”活動。2002年9月16日至22日,歐盟舉行歐洲環(huán)境保護周,環(huán);顒影ǜ鞣N環(huán)保展覽、公共交通日、自行車日和街道生活日等。歐盟15個成員國和其他22個歐洲國家的1300多個城市參加了這次活動。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有37個國家的近1500個城鎮(zhèn)參與其中。
2007年9月22日,中國迎來第一個“無車日”。需要強調指出的是,“世界無車日”活動并不是拒絕汽車,而是要喚起民眾對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視。9月22日這一天,讓我們恢復行走和活動的自由,來體味平靜生活的快樂。
活動內容
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huán)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提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里不開車”活動,得到了首都巴黎和其它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在每年的9月22日這一天,有些城鎮(zhèn)限制汽車進入,只允許公共交通、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和行人進城。這個讓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活動很快席卷了整個歐洲。
宣傳推廣
1999年9月22日,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第一屆“無車日”活動。2000年2月,法國首創(chuàng)的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huán)保政策框架內。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歐盟的14個成員國和其他12個歐洲國家決定加入歐洲無車日運動。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37個國家的將近1500個城鎮(zhèn)參與其中。越來越多亞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城市也開始推廣這項活動。
當許多歐洲城市面臨著由于汽車造成的空氣和噪聲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時,1998年9月22日,法國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沒有我的車)”的口號,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獲得片刻的清凈。
這個主張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熱烈支持,成為全國性的運動。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huán)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里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
已經步入“汽車社會”的中國也很快“引進”了無車日活動,2001年,成都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2002年,臺北也將無車日選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漢等眾多城市也開始開展“無車日”的宣傳。
參與世界無車日活動
據權威部門統(tǒng)計,到2009年底,我國就已經有1.8658億輛機動車了。按每車每年3萬公里計算,每年排放的污染物達到137304.222萬噸!而因此排放的溫室氣體更是天文數字!2015年9月22日,又一個世界無車日要來了。少開一天車,為地球母親減輕一些負擔。
交通堵塞
誕生于19世紀最后10年的汽車,曾經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步入21世紀,中國的普通消費者開始實現擁有汽車的夢想,但與此同時,現實的擁堵、污染等問題開始困擾人們的生活。一則數據顯示,駕駛一輛排量為1.6升的轎車,每天行駛里程在50公里左右,一年下來就是1.8萬公里,以百公里10升的平均油耗計算,一年耗油就是1800升。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達241萬輛,而且每天新增機動車1000輛。這樣算下來,汽車消耗的能源量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汽車被稱為“城市殺手”,除了交通事故之外,污染更是無處不在。來自國家環(huán)?偩值念A測顯示,2005年我國機動車尾氣排放在城市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將達到79%左右。世界銀行估計,因空氣污染導致的醫(yī)療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喪失生產力使得中國GDP被抵消掉5%。中國的污染如此嚴重,以至于美國國務院不允許家庭成員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國某些城市任職。
除此之外,汽車擁堵正損害著城市的“機體”。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算了這樣一筆賬:北京一年堵車大概造成60億元損失,平均一個北京人每天損失1.1元錢,一年損失400元。倡導無車日,號召人們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人們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思。人們?yōu)榱吮阌诔鲂,獲得更高的速度而買車;私車越多交通越擁堵,我們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
各國情況
比利時:污染物大幅減少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2013年9月22日9時至19時,市區(qū)所有私人機動車禁行,市民可以免費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由于是周日,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外出。自行車掛上一個拖斗,里面的孩子們好不愜意。一些情侶騎著雙人自行車穿行于大街小巷。幾個“全副武裝”的專業(yè)運動員騎著自行車從記者身邊呼嘯而過。不遠處,幾個小姑娘騎著高頭大馬悠閑漫步。
據比利時環(huán)保部門監(jiān)測,在無車日里,布魯塞爾的噪音降到了平時的1/6到1/8,空氣中的微粒和二氧化氮降到了平時的1/3到1/4,其它有害物質也大幅減少,城市空氣更清新了。
各自騎著自行車的德肯夫婦,幾乎每年都參加無車日活動。德肯對本報記者說:“無車日活動很有意義,通過宣傳和教育,讓人們慢慢改變傳統(tǒng)觀念和依賴機動車的生活方式。但是一天的時間遠遠不夠!币晃粊碜晕靼嘌赖默斃麃喤恳矊τ浾哒f,環(huán)保理念需要長期宣傳和教育才能深入人心。
俄羅斯:發(fā)放半價公交票
莫斯科一年一度的無車日活動始于2008年,隨后圣彼得堡、喀山等10余個城市也相繼效仿。9月22日,莫斯科市政部門發(fā)放了30萬張帶有無車日活動標記的半價公交車票。此外,莫斯科市內的幾條主要干道從當天零時至22時禁止機動車通行,人們可以在公路上步行和騎自行車。
記者在莫斯科街頭看到,平日車水馬龍的道路顯得分外空曠。許多莫斯科市民在車道上騎自行車,滑旱冰甚至打籃球,還有人在進行滑板和極限自行車表演。道路中央的街心花園里,懸掛著一些展板,介紹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益處和綠色生活的相關知識。路旁還可以免費租賃自行車。
高中生普尼奧夫告訴記者,他支持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出行,因為莫斯科的交通已十分糟糕,空氣越來越差,政府推廣公共交通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為緩解交通壓力,莫斯科市政府大力投入資金用于公交和地鐵運營。現今莫斯科地鐵日均客流量692萬人次,而公交客流量則超過1000萬人次。市內共有專用公交道路172千米,到2013年末將達到197千米;莫斯科地鐵現長度為313千米,政府計劃到2025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650千米。
泰國:市長帶頭騎車
2013年9月22日,泰國曼谷,北碧、沙吞、猜納等多個府都舉行騎自行車活動,呼吁減少使用機動車,以降低能耗、保護環(huán)境。在曼谷,2萬多市民在市長素坤潘的帶領下,騎上自行車從皇家田廣場出發(fā)前往中央世界商場,提出“公共交通共同出行”的口號,呼吁使用公共交通、減少使用私家車。
存在狀況
“無車日”活動旨在鼓勵所有市民放棄依靠汽車出行的生活方式,倡導保護日益遭受破壞的大氣環(huán)境。2003年法國有72個城市,全歐洲有超過860 個城市參加了“無車日”的活動。參加活動的城市都各自劃出了禁止私家車通行的地區(qū),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是以騎自行車、滑旱冰及步行的方式出行。自 9月16日開始的“歐洲公共交通活動周”也由此進入了高潮。
折扣
但年復一年,歐洲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和活動規(guī)模已經大打折扣。
從法國全國來看,2003年有98個城市參加“無車日”,2004年減少到72個,2005年只剩下56個。德國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羅馬2003年都退出了“無車日”活動。從世界看,雖然2005年有1125個城市參加“無車日”,數量與2004年差不多,但與前年相比卻減少了200多個,2003年參加該活動的城市有1353個。法國一些環(huán)保人士批評政府動員不力,他們擔心:照此發(fā)展下去,“無車日”將走向消亡。
法國生態(tài)部長塞日•勒佩爾蒂埃說,“無車日”里劃定一些限制機動車的地區(qū)以后,造成其周邊道路出現嚴重的堵車問題,空氣污染更為嚴重,許多人抱怨“無車日”不能解決什么問題,反倒給他們的生活增添困難。這番話應算是對“無車日”活動潮落趨向的一種解釋。而每年的9月22日并非都是周末,依賴方向盤的上班族,備感不便。
統(tǒng)計
法國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部長內利•奧蘭表示,無車日是一項好的活動,但不符合現實情況,每年的無車日未能動員起足夠的法國人,也不足以改變民眾的駕車習慣。統(tǒng)計顯示,在法國公路交通運輸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中,私人小轎車的排放量占60%,而1/2的駕車人每次出行低于3公里,1/4的人甚至不足1 公里。因此,“換一種方式出行”活動將更為積極,也更富有教育意義。
德國人一無所知
至今仍有很多德國人對無車日幾乎是一無所知。德國對歐洲無車日的宣傳還沒有能夠做到家喻戶曉。對于同樣是生存在車輪上的德國人來說,無車日到底能否起到相應的效果,當前尚很難說。一日無車,人們可以忍受;一月無車,一年無車或放棄汽車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解決城市交通和環(huán)境污染的根本辦法恐怕不能單靠一年一次的所謂無車日宣傳。要確!拔也婚_車進城”,更關鍵的是各國市政必須依靠大量高科技手段,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提高交通管制能力,投入更多新型地面和輪軌的公共交通工具,增設更多的自行車存放處,以逐步減緩城市交通壓力。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大部分地區(qū),無車日這天非公交車輛照樣可以通行無阻,在布達佩斯交通公司經營的公交線路上,人們也還和往常一樣,要向檢票人員出示車票。只有在交通部屬下的鐵路和長途汽車市內線路上,出示駕照或交通許可證才可以免票。原來,布達佩斯交通公司一直是虧本經營,甚至無力承擔“無車日”所帶來的營業(yè)額損失,因此“無車日”活動便泡了湯。
努力
無車日雖然舉步維艱,但歐洲各國減少私車行駛、改善環(huán)境的努力并未終止。如法國巴黎市政府大興土木,在南部興建輕軌;改造道路,擴大公共汽車的專用通道,壓縮私家車的行駛空間;增加自行車專用車道等。據悉,市政府正在考慮建立更多的自行車出租店和維修店,按計劃2007年在巴黎350個地鐵站旁將增設自行車服務站,出租和存放自行車。通過多種方式鼓勵法國人利用自行車代步。英國倫敦對進城的的汽車征收進城稅,使市內汽車流量減少了15%。
為減少空氣污染和保護文物古跡,意大利政府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一系列有關交通管理的改革方案。方案要求擁有300人以上的機構必須設專人負責雇員上下班的交通管理問題。單位要為上下班同路的雇員購買或租用班車,政府給予適當補貼,此外,還鼓勵多人搭乘同一輛汽車上下班、減少一人一車現象。近幾年來,一些城市在政府和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支持和鼓勵下已采取行動振興公共交通,以替代私人車輛。這些措施主要通過機動靈活地安排公交線路,設立專線車、應召公共汽車及其他小型機動車,以方便乘客。為控制市中心區(qū)的空氣污染,羅馬市政府開始在規(guī)定時間內限制單號或雙號牌照的私人汽車在市中心區(qū)的部分路段行駛。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等大城市也分時段限制市內汽車流量,尤其限制未安裝催化器的私人汽車在市區(qū)通行。一些城市還使用大型客車來減少市內車流量。意大利政府已計劃逐步用電動或天然氣汽車取代傳統(tǒng)用汽油做燃料的公交車。一些城市在較短的線路或公園內使用電動汽車。
歷屆主題
無車日還沒有在所有國家普及,甚至,各地區(qū)設立的無車日也不一樣,每年無車日也沒有國際統(tǒng)一的主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會根據本地區(qū)的特點提出不同的主題。一些在國際環(huán)境日開展無車日活動的國家和地區(qū),也常將環(huán)境日的主題與無車日活動聯系起來。
在歐盟許多國家,“無車日”如今已被擴大為“無車周”,甚至每月都舉行“無車日”活動。
歐洲
1998年:法國今天我在城里不開車
2003年:我需要我的新鮮空氣、車輛噪音危害
2005年:換一種方式出行
意大利:“城市百條街道無車日”活動每年舉辦一次。2004年活動的主題是“讓兒童在無污染的清潔城市里健康成長”。
中國
2004年6月9日是深圳的“綠色行動日”,也即“無車日”。2004年,深圳市舉行了首屆主題為“減少尾氣排放,保護深圳藍天”的“綠色行動日”活動。
2004年成都“世界無車日”主題:綠色騎行你我同行
2004年太原市于4月22日開展“無車日”活動
2005年石家莊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倡議活動
2005年6月5日,徐州市舉行了第一個“無車日”活動,主題為“關注藍天白云”。
2006年,北京“為首都多一個藍天 我們少開一天車”。
2007年9月22日,中國迎來第一個“無車日”,活動主題為“綠色交通與健康”
2009 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的主題為:健康環(huán)保的自行車和步行交通。
2013年是第七個“無車日”。主題為“關愛城市,綠色出行”。
2014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主題為:“我們的街道,我們的選擇”,重點關注交通對城市生活質量的影響,鼓勵重新分配和設計街道及公共空間,促進多種交通方式在道路空間分配上的平衡。
2015年9月22日,中國城市第九個“無車日”,活動的主題是“綠色交通——選擇•改變•融合”,提倡將綠色出行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將出行變成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方式。
|